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灰色地带的概念深度和成功理论(深度 | 收藏)

点击:    时间:2024-03-17

关注红山智云,订阅最新情报

【红山导读】

  灰色地带仍是美国过去几年最流行的战略概念之一,类似于欧洲的混合战争。

  然而,从一开始,灰色地带概念就受到了学术界的猛烈抨击。首先,其概念的合理性和历史的新颖性受到争议。后来的批评针对的是灰色地带思维,因为它偏离了基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理论的古典和新古典战略思维。历史新颖性和克劳塞维茨偏差批评并不是特别合理。

  首先,更好的灰色地带理论家总是承认这不是历史上的新鲜事,但仅认为它将主导冲突的新特征。其次,灰色地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克劳塞维茨和新克劳塞维茨战略理论的权威。因此,对于灰色地带的倡导者来说,诉诸普鲁士的做法默认是无效的。针对灰色地带概念健全性的批评更为强烈,但最终的分析却相当肤浅。

  乏善可陈的批评并不一定能拯救灰色地带的概念。为了使其有意义,灰色地带必须有一个结束点并转变为其他东西——政治后果。也就是说,灰色地带活动必须能够导致成功或失败。为了使这个概念有用,它必须对成功理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对创建能够暂时取得胜利的连贯逻辑做出贡献——这一属性在战略制定中经常被遗忘。灰色地带理论家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迈克尔·马扎尔(MichaelMazarr)表示,“灰色地带运动似乎也需要一种新的冲突理论——一套在灰色地带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原则和理论。” 

  这一挑战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即使从其本身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本身也阻碍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了说明这一点,本文首先讨论了概念分析、概念分析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进行概念分析,然后探讨了灰色地带冲突的概念,接着讨论了灰色地带的概念深度以及产生灰色地带成功理论的不可能性。灰色地带的底线是,在尊重其自定规则的同时,没有任何出路。马泽尔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出的药方避免了直接解决灰色地带的问题。但此时此刻,他的建议显得同样不恰当和不可信。

  本文来源于美国《联合部队季刊》,作者作者:卢卡斯-米列夫斯基。本文由红山智云编译,9000字,正文如下。

 

一、论概念分析

  尽管概念分析听起来可能与军事问题相距甚远,但它对于军事思想和任何学术思想都至关重要,因为每项活动的基础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将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划分为定义的和可理解的块的概念。想法不一定是对或错,而是或多或少有助于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当灰色地带或类似的想法受到批评时,灰色地带理论家经常运用这种辩护:使用这些概念的官员和理论家“只是试图掌握正在发生的事情,并相信某些包罗万象的类别——灰色、混合或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学术概念分析可能会变得复杂,但就目前的目的而言,它可能相对简单,仅涉及三个概念要素:定义、操作化和深度。

  概念定义和操作化是互为镜像的,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有形的。在学术文献中,定义通常被称为内涵,操作化被称为外延。内涵是概念的正式、抽象的定义。外延代表概念对现实世界的适用性,即定义所描述的一组物理对象或无形但仍然可感知的关系。首先,定义充当清单:如果现实世界的现象不符合概念定义中存在的特征,那么它就不能是该概念的示例。因此,定义和操作化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相反的:定义元素越多,现实世界现象必须表现出越多的特征才能被视为该概念的示例。因此,定义越具体,实际的例子或实例就越少。

  与定义相反,概念深度包括固有地伴随概念定义但不一定明确并入定义本身的所有特征。在探索概念的优点时,约翰·杰林(JohnGerring)在谈到概念深度时写道:

  概念形成的更大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沟通的清晰度(通过准确地显示概念之间的边界位于何处),而且还提高沟通的效率。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来对常见的实例/特征进行分组,以便我们可以使用概念的标签作为这些实例/特征的简写。概念的实用性通过其“捆绑”特征的能力得到增强。外延中的现象共享的属性越多,概念的深度就越大。

  然而,杰林是从创造概念而不是探索现有概念的角度来写作的。他的目的是有效地捆绑,而不是拆开并探索现有的捆绑。探索现有的概念深度就是考虑各种定义属性如何相互作用以创建被定义属性本身隐藏的含义。然而,当该概念用于战略分析时,隐藏的含义会影响战略思维。

  这些隐藏的含义对于战略分析和后续实践至关重要,因为战略理论旨在指导行动。克劳塞维茨对理论的作用最有说服力,他认为这种信息质量不是通过战争原则或战略规定来体现的,而本质上是本能:

  知识必须被深深地吸收到头脑中,以至于它几乎不再以独立、客观的方式存在。。。。持续的变化以及对其做出反应的需要迫使指挥官将其知识的整个智力结构带入体内。他必须时刻准备好做出适当的决定。通过与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完全同化,指挥官的知识必须转化为真正的能力。

  与策略相关的知识可以按照三层结构来理解。最一般和抽象的层面是系统知识和理论,例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大部分内容或科林·格雷的大部分著作都属于这些知识和理论。例如,战争的作战层面是一个系统层面的概念;它影响我们思考战略的知识体系。一般的、系统的知识允许其用户生成特定于上下文的概念,以具体细节解决正在发生的现象。从战争作战层面来看,美国陆军产生了空地一体战的具体概念和条令。然后利用这些概念来构建具体的胜利理论,以克服和战胜当前确定的挑战。灰色地带冲突可能应该被最准确地理解为这样一个具体概念,因为它反映了美国面临的具体挑战,尽管它确实对战争与和平的边界具有潜在的令人不安的系统性影响。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可以直接有助于制定胜利理论的概念。

  本能在概念生成和随后的理论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但不仅限于基于胜利理论生成战术命令的背景下。然而,在吸收看似适合目的的新想法时,本能也吸收了它们隐藏的深度,这些深度并不是立即显现出来的。如果这些深度不合适,它们的吸收将导致对战略或地缘政治挑战的不恰当思考方式。

2014年,作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一部分,贝尔贝克机场没有任何徽章的俄罗斯士兵(所谓的“小绿人”)(Alamy/StephenFoote)

二、灰色地带及其概念深度

  探索灰色地带难以捉摸的概念深度需要首先建立其定义并确定其他关键特征。不幸的是,灰色地带理论家似乎从未制定过任何简洁的定义,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特征。马扎尔是最成熟的灰色地带理论家之一,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有凝聚力、综合性的运动来实现政治目标

  2、主要使用非军事或非动能工具

  3、努力保持在关键的升级或红线阈值之内,以避免彻底的常规冲突

  4、逐步实现目标,而不是在特定时期内寻求最终结果。

  当受到批评者的推动时,马扎尔承认“灰色地带战略很难与普通外交的侵略性版本区分开来”,但他认为灰色地带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活动的连贯性、意图性和紧迫性”,这就是为什么将灰色地带作为一种独特的战略方法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 此外,整个概念处于一个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中,该背景由新兴大国定义,这些国家希望以某种方式修改全球秩序,但据称不需要战争。核武器还加剧了灰色地带冲突,因为它们增加了冲突升级的危险。哈尔·布兰兹指出,灰色地带冲突反映了“现有秩序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弱点”,特别是它对这种渐进式变革的脆弱性。

  大多数混合理论和灰色地带理论的一个未被认识到的特征是,它可能无意中强化了这种理论旨在改革的二分法,据称是有问题的战争与和平的区别。NadiaSchadlow引用了DonaldStoker和CraigWhiteside撰写的《海军战争学院评论》文章, 讨论了C国灰色地带活动的例子:

  [斯托克和怀特塞德]将如何解释C国鼓励欧洲人采用华为电信硬件的努力——这是不断展开的信息和数据控制竞争的关键部分?它不是纯粹的“和平”,但也不包含战争的暴力;然而,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怎么称呼C国在南海建造人工岛?这是一种非暴力行为,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现状。这是战争行为吗?或者是一场旨在以非暴力方式改变局势对C国有利的竞争的一部分?这就是纯粹的和平吗?

  然而,沙德洛观点的整个基础隐含地假设,对于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事物来说,它不可能是和平的,甚至可能被视为战争。问题似乎不在于战争与和平本身的二分法,而在于对和平意味着什么的具体看法。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与对国际事态发展重要性的评估无关;有些事情可能既是和平的,又具有战略意义。灰色地带视角似乎反映了西方概念创造的标准道德经济。有人想知道,沙德洛是否会认为美国对荷兰半导体公司ASML施加的压力,要求其不要与C国开展业务,或者美国在2013年至2014年鼓励基辅独立广场上的抗议者,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和平行为。至少有一些灰色地带理论的例子无意识地不仅对战争而且对和平采取了有问题的解释。

  灰色地带的概念特征和背景的特点是难以确定其结局,正如马扎尔承认的那样:“定义‘胜利’可能很困难或不可能。传统战争的目标通常是明确的,成功或胜利的定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旦一方“获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灰色地带的战役中,清晰的胜利概念可能难以捉摸。” 他对“传统战争”有误解;认为其结局通常是明确的这一观点在历史上和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克劳塞维茨的信徒和批评家经常重复这一观点。尽管如此,灰色地带确实存在一个胜利问题,灰色地带理论家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个问题。

  一组作者建议:

  也许更准确的描述是维持美国政府的地位优势,即影响合作伙伴、民众和威胁以实现我们的区域或战略目标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意味着保留决策空间、最大化理想的战略选择,或者干脆剥夺对手决定性的位置优势。

  马扎尔表示,“当灰色地带行动无法潜入国际体系的雷达之下时,它们最有可能失败。因此,最重要和最终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是重申和加强国际秩序的规范、规则和机构。” 这一评估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从长远来看,灰色地带活动本质上是弄巧成拙的,而加强国际秩序会加剧这种弄巧成拙的特征——也就是说,应对灰色地带挑战需要采取超越灰色地带的行动。灰色地带的明确背景是世界秩序以及修正主义国家在该秩序中的利害关系。根据马扎尔的说法:

  美国的战略必须寻求国际秩序的多边化,提供更多共同的主人翁意识,并为和平和建设性的准修正主义者提供更大的发言权和在体系中的利益。结果将是一种支持部分修正主义的战略,以抹黑更激进的品种,并允许崛起的大国在不投资灰色地带侵略的情况下影响事件。

三、灰色地带的概念深度和成功理论

  灰色地带的概念深度对于战略家在使用该概念时的思考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含义抑制了基于灰色地带概念并针对灰色地带中敌对活动的有效“蓝色”成功理论的发展——尽管灰色地带实际上并不代表可持续成功理论的可行概念。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设计成功的蓝色理论,灰色地带被隐含地概念化为国际关系中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本质上排除了这一概念对军事战略的有用性,马扎尔也隐含地承认了这一点,因为他还确定了自己偏爱的超越灰色地带的成功理论。在灰色地带内不可能获胜,只能在灰色地带之外获胜。然而,这种外部的成功理论与“红色”政治和马扎尔自己的洞察力相冲突,马扎尔认为它无法为对手提供他自己可行的成功理论。

  灰色地带的整个概念灌输了一种不同于战争与和平的地方感。这是一个有边界的地方,有自己的规则。言外之意,在灰色地带内运作需要遵循其感知的规则。偏离这一界限的危险,尤其是针对中俄的危险,经常被强调:针对拥有大量核武库的大国的常规战争。危险太严重了。这种地方感以两种方式影响西方思维:首先,西方认为这是一个共享空间;其次,西方认为这是一个共享空间。其次,它鼓励对称思维。

  首先,由于灰色区域是一个空间,而空间独立于观察者而存在,因此我们假设所有观察者都认识该空间。因此,灰色地带思维的一个常见理由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发展了一套与灰色地带相关的思维体系,所以有足够的理由来研究这些概念。战略的核心部分——无论是军事战略还是宏观战略——是需要了解“对方”,即战略的目标。” 虽然这些话原则上是合理的,但灰色地带和类似的概念在这方面是平淡无奇的,因为西方的战略和防御辩论以及随之而来的概念发展几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外国军事思维,即使据称描述的是同样的想法。结果就是失误,比如捏造“格拉西莫夫主义”,讽刺俄罗斯人从西方引进“混合战争”概念。鉴于汉语相对不易理解的特点,西方关于C国战略的著作中可能存在类似的缺陷。国外对于灰色地带概念的依据还很少。

  这并不是说中俄没有关于除战争之外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行动的理论,而是说这些行动通常看起来仍然是和平时期的活动(取决于人们对和平的定义),通常很少甚至没有军事实质。此外,俄罗斯的一些理论确实以一种让人想起灰色地带的方式区分了将无敌意的和平与彻底的战争分开的敌对颠覆区域。讽刺的是,鉴于这种相似性,经常应用于俄罗斯的实际概念——混合战争——以俄罗斯人不采用的方式将战争与和平融合在一起。然而,当前关于混合战和灰色地带战争的争论往往只不过是主动镜像。这些概念并不一定会让西方更接近理解实际的非西方战略思维,特别是当这种思维的关键方面不是俄罗斯人也概念化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过渡阶段,而是该阶段的逻辑时,它包括的活动及其进行方式,以及敌对颠覆可能升级为彻底战争的理由。

  其次,通过将灰色地带概念化为一个空间,它鼓励对称思维——西方必须通过自己在灰色地带的活动来回应灰色地带的活动。马扎尔确实对此提出警告:“应对这一挑战的最根本的应对措施不是在灰色地带取得战术上的出色表现,而是使该区域变得毫无意义,并利用此类策略的使用所涉及的固有限制和困境”。Brands同样认为,解决灰色地带的最佳方法是消除模糊性,减少灰色地带,并提高受害国抵御颠覆和非军事压力的能力。马扎尔和布兰兹对抗灰色地带的真正舞台是国际秩序,但在灰色地带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灰色地带内更狭隘地运作——即对称。一些灰色地带的思维可能只是出于必要:猫的概念已经泄露出去,并且仍然是当前使用的概念。

  在这种对称的战略背景下,假定的灰色地带规则占据主导地位并制约着政治和战略行为。然而,这些限制己方军事行动的指导方针抑制了战略和克服对手抵抗或继续灰色地带活动的意愿的能力。爱德华·勒特瓦克(EdwardLuttwak)将战略绩效的最高境界定义为“暂停整个战略的困境,哪怕是短暂的、哪怕是部分的”。最好的策略会产生无法解释的不对称性,或以某种方式重新定义冲突的参数,使对手无法有效应对。在灰色地带与灰色地带行为者作战,两者都没有;成功理论已经有了一个糟糕的开端,马扎尔明智地不同意这个方向。

  然而,正如马扎尔承认的那样,俄罗斯等修正主义大国诉诸灰色地带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它们无法通过现有秩序实现其目标。西方列强不愿意放弃修正主义者实现其目标所需的政治或法律原则、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地位等等。然而,灰色地带概念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中俄会放弃他们公开认为至关重要的目标。就西方而言,无论是在利益还是原则方面,它都不太可能向修正主义者放弃太多。因此,修正主义者的目标根本超出了国际秩序的容忍限度。

  灰色地带的零和性质对于构建成功理论的概念的实用性至关重要。零和竞争中的谈判是不可能的。每个对手一开始就只确定两种可能的结果:胜利或失败。鉴于无法吸纳或容纳修正主义者,强制是必要的,但假定的灰色地带规则阻止西方克服对手的抵抗力量和抵抗意志——升级往好里说是轻率的,往坏里说是不可能的。限制可用响应的范围。

  尽管其近似对称,但由此产生的竞争是不平衡的。灰色区域侵略者一次推进几片萨拉米香肠,通过在灰色区域防御者不存在的地方或时间采取行动,相对轻松地改变物理现实,并呈现出一种既成事实,而这种既成事实只能通过直接对抗来扭转——也就是说,很可能(如果不是可能的话)危险的升级。防守者在保持身体状况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这需要积极的防守来阻止进攻者的每一寸,因为没有防守的寸可能会丢失。这样的政策在经济上成本高昂,而且物质密集程度极高。因此,灰色地带的捍卫者通常寻求通过使用军事力量的法律论证(南海航行自由)或通过惩罚侵略者并最多限制其未来侵略的资源(制裁)来改变行为。2014年后对阵俄罗斯)。侵略者萨拉米切片;捍卫者试图在政治上耗尽精力。对于任何成功的灰色地带理论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冲突是耐力的冲突。

  这种延长的持续时间是三个因素的结果:攻击者在继续切片萨拉米香肠的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事态升级;防守者同样的谨慎;此外,捍卫者的根本影响力(其谨慎本身就是其产物):有限的政治参与。因此,所涉问题仍然足够重要,足以让西方表现出兴趣、参与其中并对结果提出质疑,但还不足以让局势升级并解决问题。有明显的理由不选择后者:现代常规战争代价高昂,核战争过于危险,如果侵略国不发生重大政权更迭,这个问题就很难得到彻底解决,几乎肯定会引发核战争。因此,灰色地带对抗只是一种政治搁置模式,因为问题既不能得到解决,也不能被放弃,从而拖延时间。

2020年2月10日,T岛空军F-16监视空军H-6轰炸机

  马扎尔强调忍耐力的重要性,并用粗体字表示“确保时间站在你这边”,尽管他随后的建议是“设定条件,以便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趋势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和朋友,也有利于基于规则的秩序的稳定性”——在灰色地带之外而不是内部的忍耐力。他的建议与冷战期间乔治·凯南的遏制概念有很多共同点,后者的前提是成功的基本理论,强调其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其崩溃的程度。尽管其他人扭曲了凯南的逻辑,但基本的逻辑链始终保持完整。这是一个连贯的成功理论,主要依赖于时间的流逝,尽管对于许多当代观察家来说,它一定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思维。

  任何成功的灰色地带理论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无论在灰色地带之内还是之外,谁能从长期对抗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在灰色地带,时间似乎对侵略者更有利,因为通过切片萨拉米香肠来改变实地事实通常是缓慢的。相比之下,防御者的时间价值更有可能是负的:它使攻击者能够继续改变物理现实,尽管无论防御者是否寻求进行灰色地带对抗,这都可能是正确的。更多的时间似乎并没有给防守者带来任何真正的优势。例如,尽管侵略者可能在南海征服或建造了更多岛屿,从而推进了他的事业,但对于防御者来说,选择和障碍基本上保持不变。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想象,就像凯南和马扎尔所做的那样,时间将带来足以改变修正主义者目标的变革——超越灰色地带本身的变革。整个过程中,攻击者始终保持主动。

  在灰色地带侵略的一个关键缺陷的背景下,侵略者的持续主动性至关重要,这似乎维持了这种变革的希望。缺陷在于,尽管分割萨拉米香肠的领土很简单,但它并不一定能在政治意愿和舆论上发挥作用。2014年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发现了颠覆和非军事压力的局限性——马扎尔指出的灰色地带侵略的自我破坏本质。对于俄罗斯来说,试图在2015年后的一场基本冻结的冲突中逐渐削弱乌克兰加入西方的政治意愿,并期望到2022年才能取得成果,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最终,支撑政治行为的意志只能被磨灭到此为止。乌克兰选择面向西方还是转向东方并不是一个范围上的决定,而是一种性质的决定:西方还是东方。这样的决定是在一瞬间做出的,而不是一点一点、一片片地做出的。即使对于侵略者来说,这也是灰色地带概念的根本局限性:它的决定性不足以导致重大的政治变革。俄罗斯最初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方式据称是一场灰色地带运动,从长远来看,通过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最亲俄的领土与乌克兰分离,破坏了其在乌克兰的政治野心。

  然而,其结果并不是俄罗斯目标的缓和,正如灰色地带理论家隐含地预期这是侵略者灰色地带失败的结果,而是升级为大规模战争,以实现俄罗斯的目标。政治耐心已经耗尽,或许还预见到未来扭转乌克兰发展轨迹的机会越来越有限。正如马扎尔所说,灰色地带侵略实际上并不是侵略者有效的胜利理论,除非胜利完全由征服领土来定义。然而,大概是因为俄罗斯认为时间站在西方一边,因此在不可能实现预期结果之前升级局势变得至关重要,从而与灰色地带概念中固有的基本假设相矛盾,即侵略者从根本上希望避免战争。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是,防御者在灰色地带的韧性很可能不会导致和平以及与国际秩序的和解,而是导致战争以及与国际秩序的日益扩大的分歧。

  对于防守者来说,情况同样严峻。由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方式,灰色地带的直接对抗即使不是弄巧成拙,也基本上是徒劳的。这表明,战胜灰色地带的唯一方法不是在其中战斗,但也不像马扎尔所说的那样,通过利用国际体系,因为这似乎不足以改变主要的修正主义政治目标。不幸的是,答案似乎很危险:升级。防守者的升级可能是逃离灰色地带并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灰色地带的侵略者,特别是如果配备了核武器储备,就会给防御者带来严重的升级困境。

  然而,通过在西方普遍认为的战争门槛以下采取行动,灰色地带侵略者表明,他们真正担心的反应恰恰是真实的、重要的、实用的军事力量。此外,他们大概认为美国的军事威胁是可信的。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解释为什么俄罗斯会采用灰色地带方法而不是直接夺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将其置于常规和核障碍后面将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并非不可能)。灰色地带侵略者给防御者带来了升级困境,但假设升级的防御者会将假设的升级困境反射回灰色地带侵略者,尤其是因为严重升级反映了保护某些结果的真正政治意愿和承诺。防御者和侵略者升级为战争的区别在于时机:哪一方准备好了,哪一方还没有准备好?

  对灰色地带的侵略采取这样的回应——唯一可行的成功之路——显然是一场政治、军事和战略赌博。当然,当面临这样一个走出灰色地带的预期行动方针时,仅仅在其中原地踏步似乎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政策选择——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即使时间的流逝让侵略者感到沮丧,甚至导致大规模的军事升级,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仍然可能被证明是防御者可以利用的错误——正如西方在俄罗斯重新入侵乌克兰期间所做的那样。

轰6K轰炸机和其他飞机,包括战斗机、侦察机和加油机,前往南海黄岩岛等岛礁巡逻,日期不详(新华社/阿拉米/刘锐)

四、结论

  为了在战略上有用,概念应该以某种方式有助于建立具体的成功理论。任何不能做到这一点的概念都不可能在分析或理论上对实践战略家有用;依赖这些概念可能会造成混乱和伤害。然而,这些概念并非完全没有帮助。它们可能在国防和战略的社会和政治层面(集中政治注意力和意愿、证明预算合理性等)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用。

  灰色地带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从其本身的构成来看,它阻碍了遵循灰色地带假定规则的成功理论的创建;相反,胜利是由那些通过国际韧性(马扎尔甚至作为这一概念的倡导者也倾向于这样做)抢占灰色地带或逐步摆脱灰色地带的人取得的。尽管如此,灰色地带在美国国防机构中一直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这无疑是因为它在将政治和官僚注意力、意愿和资金集中在对美国及其所保护的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挑战方面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社会效用。

  安图利奥·埃切瓦里亚(AntulioEchevarria)认为,灰色地带概念不太可能被消灭——当被更时尚的概念取代时,它最终会自然死亡——但我们仍然应该能够限定我们如何使用这个概念:强调其社会效用,它的营销价值,而不是它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不存在的战略分析价值。在2022年国防战略(NDS)中12次提到灰色地带,但这些提及反映了已确定的基本概念问题:威胁载体和潜在的成套有用工具都已确定,但《2022年国防战略》并没有说明"灰色地带"概念如何能为实际的成功理论做出贡献,并使美国取得成功。(全文完)

北京红山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海淀区红山口8号
座机:010-62401160
手机:18511651170(微信同号)
网址:www.hongshanzhiyun.com

激活数据价值,让防务更智能
10大数据库,100大子库
100W+外军开源情报,全网首发

国家安全数据库:政治安全 | 国土安全 | 军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网络安全 | 核安全 | 太空安全 | 极地安全 | 深海安全数据库
周边安全数据库:台湾安全 | 中朝安全 | 中印安全 | 中日安全 | 中缅安全 | 中菲安全 | 南海安全 | 中越安全数据库
新领域作战数据库:人工智能作战 | 无人化作战 | 赛博空间战 | 高超声速对抗 | 多域作战 | 认知作战 | 城市作战 | 灰色战争 | 三深战 | 全电战 | 量子战数据库
军事高技术数据库:军事人工智能技术 | 雷达系统与技术 | 光电装备与技术 | 军用计算机技术 | 导弹武器系统 | 军用新材料技术 | 装甲车辆与技术 | 军用航天技术 | 无人作战系统 | 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库
作战与训练数据库:未来战争 | 空地战 | 混合战争 | 信息战 | 网络战 | 电子战 | 心理战 | 多域战 | 太空战 | 非对称战 | 灰色地带战争 | 机动战 | 山地战 | 城市战数据库
军事软实力数据库:军事文化 | 军事理论 | 组织机制 | 战斗精神 | 战略战术 | 军队形象数据库
政治工作数据库: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宣传建设 | 文化建设 | 条令法规 | 规章制度 | 政治理论数据库
外军军情数据库:美军军情研究 | 俄乌战争军情研究 | 北约军情研究所 | 印度军情研究 | 中国周边军情研究数据库
美军条令数据库:美国陆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海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空军条令与法规 | 美国海岸警卫队条令与法规 | 联合条令数据库
更多数据库陆续推出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