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军蓄意提升核武器实战能力
点击:次 时间:2025-07-03

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核装备性能。美国以应对等量级大国挑战为由,持续加强对核力量发展的支持,全面提升核打击能力。美国会预算办公室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10年,美核力量运营和现代化投入约为9460亿美元,其中现代化投入为4600亿美元,占总投入近一半。以美正在加紧研制的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为例,该项目用于取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总投入约为1300亿美元,占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美海军造船预算的五分之一左右。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使用全电推进系统,可将噪音降至95分贝以下。其装备的“三叉戟”Ⅱ型潜射弹道导弹配备MK-6制导系统,隐蔽接近和精准打击能力增强,加之可搭载大当量的W88或中等当量的W76-1、低当量的W76-2弹头,基本具备从战术核打击到战略核摧毁能力,显著降低核战争门槛。
转变核武器运用理念,提升核实战能力。近年来,美国核运用理念由以战略威慑为主,向常态化威慑、实战化运用方向转变。一方面,通过模糊核常攻击界限,提升核实战效力。当前,美战略核战争计划明确要将常规武器作为关键可用选项纳入总体核战争设计之中。借助年度军演契机,美不断加强核常一体化演练。2024年“坚定正午”核演习,美重点演练战机协同和核武器模拟挂载任务,目的就是验证低当量核弹头配合常规力量作战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模糊核力量前推意图,提升核实战能力。美经常以演习或临时部署为由,规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核武器部署限制。2024年8月,美B-2战略轰炸机动态部署至澳大利亚空军基地,除了强化与澳协同作战能力,还有意将澳打造为战略跳板。未来一旦形势需要,美军机可从澳空军基地起飞实施战略威慑。此外,美还以轰炸机特遣部队演习为名,将B-52战略轰炸机前沿部署至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对俄实施抵近威慑,这些动作实质上都是美核实战能力的常态化检验。
加强盟友间协同,强化一体化核作战水平。美以“延伸威慑”为由,通过变相核技术转让、核常武器前沿部署等方式,逐步在盟友国家间实现隐性核扩散,其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前沿慑压态势、降低威慑成本、优化协同作战能力。美以“奥库斯”第一支柱为合作架构,采取“先部署、再出售、后建造”的“三步走”方式,携同英、澳共同建造攻击型核潜艇。美还以W93潜射核弹头为合作契机,拉拢英共同打造通用型海上核打击能力,进一步加剧核扩散风险。此外,美在2024年借与菲律宾联演契机,将“堤丰”中导系统动态部署至菲律宾,并计划今年在澳大利亚举行“护身军刀”演习期间,派出其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的第二套“堤丰”中导系统参演,企图通过强化与盟友的军事协作,对地区国家进行前沿慑压。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核武库,却持续强化核武能力,本质是通过系统性军备升级和盟友内部核扩散,将核力量从最后威慑手段异化为实战可用工具。在当前全球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冲突频仍之际,美所作所为将加剧核扩散与核冲突风险,需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