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陆军揭示美国“斯特瑞克”战车短板
点击:次 时间:2025-07-22

实地测试中的核心缺陷
测试显示,该车与印军作战需求存在显著差距:
• 无两栖能力:评估型号无法穿越河流及水浸地形,而这是印度边境(尤其与中国实际控制线接壤的东北部及河流区域)作战的核心要求。
• 高海拔性能不足:搭载的350马力卡特彼勒C7发动机,在拉达克等海拔18000英尺区域,因大气稀薄、地形复杂,动力与机动性大幅下降,难以满足快速部署及机动作战需求。
• 模块化适应性有限:虽具备任务模块配置功能,但其设计未能满足印军对多地形适应的需求——印军需能快速调整以适应沙漠、山地、洪泛平原等多样环境。
本土替代方案进展显著
相比之下,印度本土装甲车项目成果突出:
• 塔塔-DRDO轮式装甲平台(WhAP):由塔塔汽车与DRDO联合研发,为印度首款两栖8x8轮式装甲车。配备600马力发动机,支持模块化武器集成(含反坦克导弹、30毫米机关炮),两栖时速10公里/小时,公路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具备先进防雷防爆功能,模块化架构可快速适配战场需求。
• 马恒达-DRDO NBC侦察车:专为核、生物、化学(NBC)探测设计,支持模块化载荷,适用于多任务场景。
两款装备均已列装印军及准军事部队,体现印度国防技术自给能力的提升。
战略背景:“自力更生印度”与FICV计划
印军的决定符合“自力更生印度”(Atmanirbhar Bharat)战略。该战略自2020年起推行,旨在减少对外依赖,推动本土研发制造及技术转化,强调装备需适配印度独特地形与作战需求。
当前,印度聚焦未来步兵战车(FICV)项目,目标是自主研制下一代履带式及轮式战车,具备先进武器、数字化集成、两栖能力及战区定制特性。塔塔、拉森与特博罗、马恒达等企业正参与竞标,研发原型车以替代苏制BMP-2步兵战车。
前景
印军的选择凸显其国防工业成熟度及对本土方案的信心。拒绝“斯特瑞克”并非否定其性能,而是坚持采用适配本国复杂环境的装备。
随着印度公司达成WhAP等平台的国际出口协议,以及FICV计划的推进,印度准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装甲战车设计、开发和出口全球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