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中东国家与欧洲防务合作升温

点击:    时间:2025-07-30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海湾国家与欧洲在区域安全及经济合作框架下的对话频率显著提高,推动双方防务合作升温。当前,双方合作已突破传统武器采购范畴,向共同研发、技术转移、联合生产等领域延伸。

探索合作方式

报道称,除武器装备采购外,海湾国家与欧洲正尝试新的防务合作模式。

一是重大项目共投共研。沙特等海湾国家通过政府间协议,直接投资欧洲跨国防务项目,形成“海湾资本+欧洲技术”的互补模式。双方合作领域涉及下一代防空系统、主战坦克等核心装备。2023年,卡塔尔巴尔赞防务公司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联合开发“欧米茄”360雷达系统,推动双方构建更具持续性的伙伴关系。

二是工业体系深度融合。沙特、阿联酋等国放弃漫长的技术研发过程,通过资本在欧洲寻求支持。这种模式使海湾国家能够快速获得定制化技术,同时推动欧洲企业技术迭代。外媒估算,该模式使海湾国家技术获取周期平均缩短5至7年。2023年,阿联酋EDGE集团收购爱沙尼亚米尔雷姆机器人公司,依托该公司的前沿技术开发地面无人车辆。

三是合作对象另辟蹊径。海湾国家聚焦欧洲防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加大战略投资。相较大型防务集团,这类企业在跨国合作中面临的审查程序更为简化。近年来,卡塔尔投资多家欧洲国防科技初创企业,涉及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及无人系统等领域。

双方各取所需

有分析指出,海湾国家与欧洲强化防务合作并非单向利益输送,而是基于安全格局重塑与产业升级的双向需求。

对海湾国家而言,合作目的在于构建自主防务体系。长期以来,海湾国家武器装备高度依赖进口,列装进程受供应方制约。当前,沙特等国家通过股权购买、联合研发等方式嵌入欧洲技术体系,逐步构建自主研发框架。据悉,沙特已将“武器装备本土化率提升至50%”的目标,纳入“2030年愿景”,明确以联合研发推动国防工业自主化发展。

同时,在与欧洲的合作中,海湾国家意图通过从“采购客户”到“技术伙伴”的角色转变,提升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事务话语权。例如,阿联酋向非洲国家出口基于欧洲技术改装的武器装备;巴林与英国开展联合演习,共同部署人工智能沿海监控系统。

对欧洲国家而言,合作的深化源于自身战略环境变化与产业升级需求。欧洲多国面临预算受限与产能提升的双重压力,海湾国家在合作中提供的资金,可以为欧洲国防工业基础设施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此外,海湾地区是全球能源供应和国际航运的关键节点,其和平稳定关乎欧洲的经济命脉。法国等国表示,深化合作可增强地区安全事务参与度,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保障“地中海—红海—波斯湾”航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