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军工企业遭遇“夏季风暴”
点击:次 时间:2025-08-13

德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今年股市上的宠儿莱茵金属有限公司股价在11日开盘下跌了4%。其他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跟进:意大利的莱奥纳多公司下跌了2%、西班牙英德拉公司下跌1.5%(稍后略有所回升)、英国贝宜系统公司下跌1%、法国泰雷兹公司下跌1.5%、瑞典萨博集团下跌2%。
下跌的原因包括德国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在阿拉斯加就乌克兰问题进行会晤,以及一些公司未能达到被夸大的利润预期。
换句更直白的说法:投资者原本期望在日益好战的时代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至少从目前来看,军工企业并没有赚到那么多钱。
德国是以色列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而这个国家也是德国工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德国13%的武器出口流向以色列,这使得以色列成为德国军工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由于内塔尼亚胡政府计划全面占领加沙,德国政府日前决定暂停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直到另行通知。这场已经造成超过6.1万人丧生、各种设施严重破坏并引发中东地区最严重饥荒的人道主义危机,正在动摇欧洲的公众舆论。
然而,用来阻止冲突、减轻人类悲剧的这一计划对德国武器制造商与以色列的合同而言却是一笔“糟糕的交易”。
对军事工业的另一个打击来自大西洋对岸。普京和特朗普定于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位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人们对俄乌达成停火协议保持高度期待。
但投资者担心会出现最坏情况。背弃欧洲达成的协议可能会损害欧盟委员会在军备问题上的野心,使欧洲的军工企业的最大客户“去军事化”,甚至会导致在欧洲企业希望引领欧洲大陆的重新武装进程之际,反而增加了对美国企业的武器采购量。
第二季度的高收入和利润预期仍是痴人说梦。包括莱茵金属公司在内的几家公司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目标,预计军工行业将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能从欧洲重整军备计划中获得可观收入。
这并不意味着各国会停止购买武器。大多数欧洲情报机构估计,即使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和平协议,波罗的海地区未来几年仍面临风险。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承诺通过自身力量增加军费开支,试图将对美国的依赖降至最低。最新的例子包括德国计划生产3500辆“豹”-2主战坦克和“拳师犬”步兵战车,希望以此震慑俄罗斯。
未来几个季度,欧洲军工行业的利润看似已经有所保障。但是,11日的股票市场走势却令人不得不保持谨慎。市场作出的预测似乎是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该行业的市值翻了一番,但利润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