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推进对乌克兰军援新机制 究竟意欲何为?
点击:次 时间:2025-08-26

今年7月,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吕特在白宫就“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达成共识。其主要内容为,在北约的组织协调下,由北约欧洲成员国和加拿大自愿出资购买美国军火,以满足乌克兰最紧迫的作战需求。根据该倡议设定的机制,乌克兰按照每批5亿美元标准列出急需武器和设备清单,经北约盟军作战司令部验证评估后,由北约秘书长协调成员国单独或联合出资、分批从美国采购,并通过北约对乌克兰安全援助与训练司令部组织实施接收和转运。
该机制建立后,荷兰、丹麦、挪威、瑞典、德国等多个北约国家已作出响应,累计为乌克兰资助约1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主要包括防空系统、导弹、炮弹和防护装备等。预计该倡议将为乌克兰筹集总额达100亿美元的援助。此外,乌总统泽连斯基24日在首都基辅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后称,加拿大表示愿向北约和美国发起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出资5亿美元,用于帮助乌克兰从美国采购武器,同时愿意为乌克兰无人机生产提供资金并加入无人机生产计划。泽连斯基表示,乌方希望每月能从“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中获得至少10亿美元的支持。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及其成员国已先后建立多个对乌军援机制。这些机制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在此情况下,“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为既有军援机制打上强有力的“补丁”,形成了“北约协调+乌克兰下单+欧洲付款+美国制造”的对乌军援新机制。
尽管这一对乌军援新机制刚启动运行不久,已生效订单尚未在俄乌冲突前线产生实质作用,但其带来的影响已开始发酵,并可能使美欧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博弈更趋激烈复杂。
首先,再度激活北约在俄乌冲突中的介入作用。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美国加速在欧洲的战略收缩并大幅调整其援乌抗俄政策,导致北约在俄乌冲突中的主导力减弱。此次对乌军援新机制的推进落实,不仅要依托北约的平台机制组织协调,还要动用北约的军事资产具体实施,强化了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北约欧洲成员国希望通过更多资金投入获得参与决策的“入场券”,美国则借机巩固其在北约的领导地位。
其次,继续延长俄乌冲突并加剧俄欧对抗态势。此前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对乌军援,使俄乌战场态势向有利于俄的方向发展,给乌克兰和欧洲造成沉重打击,令欧洲国家对冲突结局预期感到悲观。美国恢复对乌供武,无疑将使乌克兰和欧洲在政治上备受“鼓舞”,在军事上重拾“底气”。与此同时,俄罗斯势必在战场和谈判桌上作出强硬回应。
再次,美国借军援杠杆谋求霸权利益最大化。特朗普政府发起“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倡议,绝非为了在俄乌之间“以武止戈”,其有偿供武的本质仍是“美国优先”。表面上看,该倡议机制是将美欧乌捆绑,共同针对俄罗斯,但实际上只有美国掌握着这组结构关系的“开关”。除了所需武器是美国生产之外,需求清单审核与武器接收转运也均由美军主导的两个北约司令部负责,因而只要美国按下“开关”,俄乌战场态势和乌克兰和谈进程就会随之变化。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将对乌军援从无偿援助转向有偿交易,既为美国军工复合体创造持续盈利空间,又使欧洲在安全依赖中难以自拔,最终形成对俄罗斯的持续战略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