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借军演强化本国军队深度动员
点击:次 时间:2025-10-10

演练兵力投送
9月中旬,德国在北约“四驾马车2025”危机应对演习框架下,组织代号“大鹰行动”的快速投送演习。其间,两个旅级战斗队展开“实景实操”式前沿部署行动。
第37装甲掷弹兵旅的2000名官兵及其配属的“美洲狮”步兵战车、“豹2”主战坦克、PzH-2000自行火炮,在结束与波兰等国的战术协同演练后,通过海陆空立体投运方式向立陶宛集结,完成“危机升级前”的主战力量前推部署及前沿指挥所搭建。作为德国在北约和欧盟双重框架下部署于波罗的海地区的快速反应部队,第37装甲掷弹兵旅今年频繁在立陶宛等国活动,待2027年第45坦克旅满编后,由后者担负在立陶宛“永久驻军”职责。
同期,另一个参演坦克旅在驻立陶宛旅指挥所指挥下,开展前沿对峙、边境封锁和物资筹措等演练。德国联邦国防军为此调拨至少一个营兵力和35辆“豹2”主战坦克,联合新组建的旅级指挥机构实施指挥所带实兵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两支部队严格模拟跨区域部署流程,指令传达、跨境通行申请等环节均按实战标准执行,参演部队在熟悉战场环境基础上完成协同。相较于德国联邦国防军年内其他对抗性演习,“大鹰行动”更侧重于检验危机应对阶段的战场塑势能力。
与“大鹰行动”呼应,德国在本土开展代号“红色风暴2025”的大规模国防动员和后勤支援演习。演习模拟战备等级转换,全面测试军用和民用资源融合能力:多家民用航运企业集结汉堡港口,通过改造和调度民用船舶,评估航运资源军事应用潜力;陆上交通领域模拟“70%铁路军用转化”情景下的物流调度,通过调整运输优先级、优化货运路线等实现军用物资高效流转。此外,同步开展城市防空预警、港口防御部署、战场医疗救护等课目演练。外媒评论称,系列演习凸显德国全面检验战备能力、试图引领北约和欧盟防务转型的意图。
巩固主导地位
北约“四驾马车2025”演习由德国主导,欧洲14国8000余人参演。除陆上部分外,位于德国罗斯托克的北约波罗的海特遣部队指挥部也组织40余艘舰艇参与,演练立体反潜、联合封控、水面作战等多个课目。这也是德国继“波罗的海行动”后,再次在欧洲东翼组织盟友开展多课目军事演习。
在“红色风暴2025”演习中,驻德国乌尔姆的北约联合支援保障司令部组织演练,重点检验“战时盟军联络机制”,并协调罗马尼亚、瑞典等国开通海陆空物资“直通通道”。
此外,德国空军以响应北约“东方哨兵”行动为由,向波兰部署4架“台风”战斗机(此前已有3架常态部署于波罗的海三国)。两套德制IRIS-TSLM中程防空系统也常态部署该地区,执行战斗警戒任务。有外媒分析认为,作为“欧洲天空之盾”倡议发起国及首个跨区域向东欧部署防空系统的国家,德国此举意在巩固其在欧洲一体化防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德国联邦国防军近期披露的文件显示,德国陆军计划从现有6.2万人扩编至10万人,增设7至8个旅级战斗队,这些部队可根据北约及欧洲任务需要,在北欧、东欧开展行动。
引发内外争议
德国近期密集的军备动态已在国内外引发争议。德国民众普遍担忧,政府一味追求在欧洲防务体系中的存在感,可能拖累本国经济、影响社会福利水平。尤其是德国陆军在未广泛征求民意及议会意见的情况下公布“扩军”计划,遭到该国右翼政党的反对。
有外媒评价称,德国联邦国防军部分演练内容“脱离实际”:为期3天的空中运输演练未考虑天气变化及机场设施标准差异,铁路系统演练未对多国轨道标准不一、信号系统不兼容等问题给出应对方案,实兵演练中部分公路运输车辆因长时间高强度运转出现机械故障。而且,有德国联邦国防军人员指出,东欧地区季节性特点导致演习一般集中在每年8月至9月展开,若在严寒季节实施,装备故障率将显著上升,作战能力和人员状态均可能大幅下滑。
有分析认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持续加码防务投入,折射出其在地缘政治重塑背景下的战略焦虑,但日益频繁的军事行动只会加剧地区军备竞赛,进而提升整体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