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北约亚太化”进程 目前陷入窘境

点击:    时间:2025-07-07

北约峰会于近日在荷兰海牙闭幕。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3国领导人集体缺席了本次峰会,给美国力推的“北约亚太化”倡议泼了一盆冷水。北约官方表示,暂不考虑在东京设立旨在深化战略联动的办事处。简短的海牙峰会宣言,也未涉及北约“东进亚太”事宜。北约仅与上述国家发表象征性联合声明,确认将在确保供应链安全和防务产业与技术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北约“印太四伙伴”机制框架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国领导人,连续3年受邀参加北约年度峰会。然而,今年北约海牙峰会召开之际,日韩澳3国却以地区局势紧张、国内事务优先为由,取消领导人出访行程,仅派代表参会。

日韩澳3国此次“降格”参与北约峰会,重要诱因是美国引发的防务开支之争。峰会前夕,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科尔比根据特朗普政府的指示,公开要求亚太盟友对标北约将在海牙峰会推出的最新军费标准,提升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这远超当前日韩澳国防开支的GDP占比水平:日本约1.8%,韩国约2.3%,澳大利亚约2%。美国诱压3国增加防务开支,并非孤立的外交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交易外交”理念在亚太地区的延续。从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到如今对亚太盟友提出“趋同”性的新标准,美国正在将更多经济负担转嫁到盟友身上。

这一调整的背后,是美国正在单方面重新定义同盟义务:将集体防卫这一公共产品转化为可量化的交易商品,将盟国伙伴当作可供“薅羊毛”的军火客户。五角大楼发言人帕内尔表示,欧洲盟友正致力于将防务开支增至GDP的5%,亚洲盟友也应迅速行动。分析人士称,这种将不同地区安全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混为一谈的类比,本质上是将同盟关系商品化的操作。

日韩澳3国不愿接受北约式的“摊派外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的防卫费由日本决定,而不是根据其他国家说了什么来决定。日本还取消原定7月1日举行的美日防长和外长“2+2”年度会晤。澳大利亚方面也表示,国防预算将根据本国国家利益独立决定。韩国则选择“战略回避”。此前,特朗普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中途退席、对双边会谈兴趣寥寥的表现,也让日韩澳领导人意识到,海牙之行恐难以获得政治红利。

其实,美国“催缴军费”引发的龃龉,不只是就军事预算讨价还价,更折射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大变局下,美国对其盟友和伙伴日益明显的“工具化”倾向,以及北约亚太伙伴国对自身战略取向的思考和调整。

日韩澳领导人虽“避席”北约海牙峰会,但毕竟派出代表参会,意味着其仍将维持与北约的“准盟友”合作框架。不过,日韩澳一致对北约“东进亚太”冷处理,既非巧合,也不止于战术微调。特朗普政府对盟友和伙伴普遍强征关税和迫增军费,尽显霸凌做派。这使日韩澳3国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国力推的“北约亚太化”倡议。